7月21日,江西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西生态环境厅全方位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行策略》。策略提出,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规范体系愈加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许可管控,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方位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点、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基本达成,排污许可规范效能有效发挥。
详细情况如下:
江西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
《江西生态环境厅全方位实行排污许可制
推行策略》的公告
各设区市、赣江新区生态环境局,厅有关处室,省监测中心,应对调查中心,省环科规划院:
《江西生态环境厅全方位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行策略》已经2025年第12次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江西生态环境厅
2025年5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生态环境厅全方位实行排污许可制
推行策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规范体系,全方位实行排污许可制,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效能,服务优质进步,推进漂亮江西建设,拟定本推行策略。
1、工作目的
2025年,全方位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排污许可水平管控体系愈加健全,排污许可证和实行报告水平进一步提高,落实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有机融合。
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规范体系愈加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许可管控,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方位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点、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基本达成,排污许可规范效能有效发挥。
2、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深化排污许可规范改革
1.优化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推进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点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探索将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畜禽养殖氨排放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路径。强化排污许可延续变更管理,健全按期清理机制,对已淘汰关闭或排污许可证过期的排污单位依法依规注销排污许可证,完善排污许可监管链条。(责任单位: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厅内分工:环评处、大方处、固体处、土壤处、执法局,以下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均为责任单位,不再重复)
2.完善联审联查协同机制。落实部门联审联查、共管共用工作机制,根据《江西生态环境厅关于规范排污许可证核发联审的指导建议》《江西排污许可证现场核查方法(试行)》需要,组织有关业务部门根据水、大方、固体废物、土壤、噪声、自行监测等环境管理需要分工审察,加大现场联合核查,持续提高发证水平。(厅内分工:环评处、水处、大方处、固体处、土壤处、监测处、执法局、省应对调查中心)
(二)全方位推进排污许可提质增效
3.推行排污许可证水平核查规范。健全“企业自查、地市排查、省级抽查、责任倒查”水平控制体系,督促排污单位按期拓展自查自纠,组织拓展排污许可依证管理问题排查,推进问题整改到位,形成全步骤闭环管理。鼓励地方拓展排污许可证水平审计式检查。省厅对全省当年初次申请、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分别按不少于20%、10%的比率拓展正常的状态抽查。(厅内分工:环评处、省环科规划院、监测处、执法局)
4.拓展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水平排查。督促排污单位按时提交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完整。指导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填报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统一信息报表,组织完成年度实行报告排查工作。省厅对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排查整改状况拓展抽查,依法处置拒绝提交、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厅内分工:环评处、综合处、监测处、执法局、省环科规划院)
5.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减排手段,依法依规将应对减排需要载入排污许可证。打造排污许可与污染源排放清单、重污染天气应对减排清单数据共享、动态关联匹配和联动管理机制。将入河排污口运行管理需要、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义务依法载入排污许可证。(厅内分工:环评处、大方处、水处、土壤处)
(三)全方位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规范
6.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衔接。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动,将环评文件及批复中关于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排放量、排放方法及特殊监管需要纳入排污许可证。加大与涉变动建设项目环评联动管理,经断定不是重大变动的直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在部分区域、部分行业探索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厅内分工:环评处)
7.总量控制规范衔接。初次核发排污许可证的许可排放量应依据总量控制指标、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污染物排放量等依法合理确定。排污单位推行的减排工程手段及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应在排污许可证中进行记载。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排污权的确认凭证、排污买卖的管理载体。探索打造闲置总量指标优化机制,科学确定许可排放量,并依法变更排污许可证。(厅内分工:环评处、气候处、综合处、大方处、水处、固体处)
8.自行监测规范衔接。打造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自行监测监督管理机制,拓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指导,督促排污单位规范拓展自行监测,强化自行监测水平控制和监督管理,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享监测信息。加大污染来源于动监控管理,深化自动监测数据剖析应用。(厅内分工:监测处、省应对调查中心)
9.其他环境管理规范衔接。到2027年,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数据全方位应用于生态环境统计,达成一个企业、一个口径、一套数据,推进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数据成为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的要紧依据。打造与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衔接机制,研究将伴生放射性环境影响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的推行路径。(厅内分工:环评处、综合处、固体处、辐射处)
(四)全方位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
10.加大部门联合监管。打造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的联合监管、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环境监测部门做好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中自行监测策略的合规性核查、自行监测实行状况核查及执法检查的技术支持,并准时或有关状况反馈给排污许可审批、环境执法部门;
环境执法部门将执法监管中发现的排污许可证问题准时反馈至排污许可审批部门;
水、大方、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点管理部门将排污许可落实状况纳入业务平时监管内容,发现问题准时告知排污许可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部门;
排污许可审批部门准时将排污许可平时管理发现的问题清单共享给环境监测、环境执法部门,依据其他部门反馈结果,督促排污单位依法变更或者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按时提交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厅内分工:监测处、执法局、水处、大方处、固体处、土壤处、综合处、环评处)
11.严格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环境执法部门严格落实《关于加大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建议》(环执法〔2025〕23号)需要,打造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生态环境平时执法监督工作体系,统筹拟定排污许可执法检查年度计划,拓展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排放口规范化建设、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维护、无组织排放控制、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运行等需要的落实状况,核实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实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拓展固定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平时监管,2027年底前达成持证排污单位执法检查全覆盖。鼓励组织排污登记信息抽查,重点检查降级登记问题、排放标准实行等内容。加强对无证排污、未按证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有关行政处罚信息记入信用记录。按期揭秘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厅内分工:执法局)
3、全方位组织推行
12.加大组织保障。各地应压实责任、明确目的任务,加大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加大职员和经费保障,打造稳定技术团队,确保任务按时完成。规范排污许可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拓展排污许可法律法规培训和技能竞赛,推进排污许可工作高效有序拓展。(厅内分工:环评处、科财处、省监测中心、省环科规划院)
13.打造勉励约束机制。积极选树标杆,塑造排污许可管理标杆区域、行业和企业。鼓励各地立足产业特点与实践经验,探索革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健全正常的状态监督帮扶指导机制,推进排污单位打造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环境管理规范。将排污许可管理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考核、环境执法及环境宣传等要紧内容,推进排污许可规范全方位落实。(厅内分工:环评处、督察处、综合处、执法局、宣教处)
14.探索数智赋能。健全我省排污许可平台建设,增强智能复核、统计剖析、准时提醒等功能应用与服务能力。推进与其他有关系统互联互通,达成数据实时更新共享。鼓励各地借助AI深度挖掘排污许可数据价值,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推进排污许可效能有效发挥。(厅内分工:环评处、省环科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