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杜燕飞)“2025年国内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10.4%至154万亿元。”“低利率周期持续催化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最近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5—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国内金融市场整体呈现稳健进步态势,资产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老龄化倒逼普惠型养老资管商品革新突破,这类对资管机构专业能力提出了系统性升级需要。
目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形成了由公募资金、银行投资理财、保险资管、信托行业、券商资管、私募机构等构成的大资管行业版图。
《报告》显示,从资金端看,零售资金稳定增长,依据测算2025年个人资金同比增长12.7%,与行业总体增速基本一样。机构资金来源持续分化,银行投资理财与保险资产规模增速较快;
从商品端看,指数化趋势明显,整体风险偏好降低。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速达70%以上。银行投资理财方面,固定收益类商品集中度提升,投资者对流动性需要提高;
从途径端看,银行投资理财代销格局开放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代销机构数目稳步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表示,资产管理与宏观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国内推行了愈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支出落地提早,一些指标明显快于上一年同期。货币金融政策除去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政策以外,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2025年针对科技革新、绿色进步、提振消费都有新的举措颁布。这类政策举措对资产管理市场的进步都是有利推进。
“‘资管新规’发布7年以来,资管机构深化改革,在支持实体经济进步、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方面发挥了要紧用途。”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说,将来资管机构要通过自己能力建设,应付模式之变、投向之变、技术之变,提高资产组合有效性、优化投资程式范式、加大技术研发应用、伴随优质企业成长,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提质转型,《报告》提出了三条路径,第一是强化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健全权益投资体系,拓展REITs等另类资产配置,构建跨市场多方案投资组合;
第二是深化普惠服务革新,把握指数化投资趋势构建阶梯式商品矩阵,运用自动化投顾技术减少服务门槛;
三是突破机构转型瓶颈,针对公募基金勉励约束机制、保险资管投研能力等范围进行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