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2025年空调批量集中采购(以下简称空调批采)项目7月中标(成交)结果出炉。本期中标提供商是海信空调公司(以下简称海信)。据统计,这已经是海信在今年第3次中标中央空调批采。
据中央政府采购网公布的采购结果,本期中央空调批采延续以往的采购方法即角逐性磋商,预算金额为679.5万元,最后中标价格为230.5272万元。本期节资率达到66.07%,比6月的64.1%又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截至现在,在今年各期中,这一节资率是最高的。
机型配置仍然分为以下6大类
分体变频壁挂机1P、分体变频壁挂机1.5P、分体变频壁挂机2P、分体变频柜机2P、分体变频柜机3P与分体变频柜机5P。这6类机型本期中标价分别为1199元、1239元、2399元、2799元、3599元和6499元。本期各型号中标价格均创下今年的最低值。分体变频壁挂机1P机型和分体变频壁挂机1.5P机型的中标价格比6月每台低了31元;
其余4类机型则比6月分别低了1元。
7月中标台数共计1528台
各型号分别为482台、820台、83台、32台、103台和8台。
从中标台数看,7月采购量处于中位数。前5期采购量分别为1月306台;
2—3月991台;
4月596台;
5月4280台;
6月2856台。业内人士觉得,如此的采购量符合空调采购的年内采购趋势。正常状况下,为提前应付夏天旺盛的空调需要,每年5月和6月的采购量都是最高的。而7月和8月的采购量相较前两个月会有所降低。
海信是最大赢家
截至现在,从中标提供商看,海信无疑是今年中央空调批采的最大赢家。今年前7个月,中央空调批采共组织了6期角逐性磋商,海信中标其中3期,总中标数目达到4980台,总中标金额达到838.6177万元。
对于海信可以成功胜出是什么原因,海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将价格进一步压缩的同时,还能维持商品水平持续提高且符合愈加严格的环保需要。”
他详细介绍说,
一是在材料选择方面,海信优先选择可收购和可再借助的材料,防止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需要上游提供商提供材料的环保认证和有关的材料安全数据。
二是Supply chain管理方面,公司需要上游提供商提供的配品、配件等符合环保和可持续进步的需要,与有关提供商打造长期合作关系,并对提供商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其符合企业的需要。
三是水平控制方面,海信引入更严格的水平测试和测试步骤,以确保空调节能环保性能和靠谱性,与空调商品符合采购文件的技术标准需要。
四是制造工艺方面,海信关注空调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状况,采取手段降低能源的用法和废物的产生。比如,通过优化生产步骤、用高效的新风净化系统设施和工艺等来达成。除此之外,还重视环境管理,采取手段降低新风净化系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规范环境管理。
“公司从材料选择到制造工艺再到水平控制和环境管理,每一步都有非常高的需要和更严格的控制。这类变化保障了采购人采购的空调送风水平和用的可持续性,同时确保设施成效符合采购人预期。”上述负责人表示。
基于《条例》的政府采购数据管理框架
《条例》需要政务数据实行目录化管理、分类分级保护和动态更新机制。笔者觉得,政府采购数据的管理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纳入统一政务数据目录,明确数据责任主体。政府采购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政府采购监管部门;
二是依据敏锐程度分类分级,如涉密项目数据需限制共享,而公开招标数据可无条件共享;
三是打造数据水平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是规范共享步骤,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达成跨部门按需调用。
《条例》还强调“一数一源”,防止数据多头采集,从而解决政府采购数据分散、口径不一的问题。
政府采购数据的采集、筛选与甄别主体
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数据在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多重价值,第一需要明确数据全生命周期中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分工与协作边界。
政府采购数据的采集适用“原产地”原则,即数据首次发生时由哪个负责,则由哪个采集。采购人作为要紧当事人,也是大多数数据产生的源头,所以负责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初步校验;
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负责整理项目全步骤数据,确保逻辑一致性,所以他们也是政府采购数据的采集责任人。
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云数据管理机构则承担数据汇聚职责,依据《条例》拟定技术规范,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标准化处置。
第三方审计和监管机构可参与数据水平评估。而政府采购行业协会、民调机构则帮助做好政府采购数据的采集、剖析工作。这种多主体协同机制既能保障数据真实性,又能防止权责不清致使的共享障碍。
明确了各主体在政府采购数据采集环节的责任分工,为数据的源头把控奠定了基础。但采集而来的大量原始数据仍需经过系统化的加工处置才能释放价值,怎么样高效达成这一过程呢?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政府采购数据的采集、处置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短评·
厉行节省的生动实践
中央2025年7月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结果的出炉,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省反对浪费的角度看,无疑是一次亮眼的实践。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省反对浪费条例》。条例需要党政机关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所有事业,减少公务活动本钱,腾出更多资金用于进步所需、民生所盼;
坚持提质增效,科学统筹财政资源,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大厉行节省绩效考评;
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情外,公务活动中的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用等状况应当根据规定予以公开,同意各方面监督。这次采购将以上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此次采购节资率达66.07%,创下今年新高,意味着在满足办公需要的首要条件下,财政资金达成了高效借助。预算679.5万元最后以230.5272万元成交,节省的资金可用于更多公共服务范围,正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生动体现。整个采购活动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进行完整的信息公示,达成了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并同意各方面监督。
各机型中标价均为今年最低。这种持续的价格优化,不止是市场角逐的结果,更折射出采购环节对本钱的严格把控——不追求高价,只选择性价比适配的商品,坚持提质增效,从源头上防止了资金浪费。
而采购量符合季节性趋势的特征,也体现了按需采购的理性思维。
5—6月提前储备应付夏天需要,7月按需降低采购,防止了过量囤积致使的资源闲置,是“精打细算”理念和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在实质工作中的落地。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资金用的要紧窗口,其每一分钱的节省都关乎公共利益。此次空调批采的成就,为各范围践行厉行节省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通过规范步骤、精确需要、有效角逐,既能保障功能达成,又能守住节省底线,让反对浪费真的成为行动自觉。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