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8月12日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要的决策部署,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策略》关于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范围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的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用途,推进减少服务业经营主体筹资本钱,帮助激起消费市场活力,以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要,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拟定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推行策略》(以下简称《推行策略》),已正式印发。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益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法,减少居民信贷本钱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筹资本钱,更好激起消费潜力、提高市场活力。
从支持范围看,《推行策略》明确,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一是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范围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
二是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策略》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有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三是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变消费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四是政策到期后,可视推行成效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此次推出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推行策略,是目前经济环境下兼顾短期提振成效与长期结构优化的要紧举措。”中国商业经济掌握副会长宋向清在同意《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次精确发力,有望为服务业升级与消费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紧引擎,其活力的激起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至关要紧。此次政策的颁布和推行,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法减少服务业经营主体筹资本钱,以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要,帮助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加快向好进步,进而推进经济增长。
从贴息标准看,《推行策略》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根据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低于1年,年贴息比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有关贷款包含用于改变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与用于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同一笔贷款不能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已享受地方财政有关贴息政策的,此次贴息不能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质利率水平。
朱华雷剖析,这可显著减少符合条件经营主体的筹资本钱,有益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宋向清表示,此项贷款贴息政策主要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预计可直接减少企业筹资本钱,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重压。同时也有望成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推进企业服务升级,提高行业竞争优势,提高买家的体验,继而为服务业优质进步奠定基础。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