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聚焦
吉林推进政采数字化改革
本报讯 记者袁瑞娟 通讯员宋婷婷报道 今年以来,吉林财政厅与省政府采购中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在买卖、监管、评审等环节加强数字化采购力度,着力塑造规范、阳光、高效政府采购市场买卖环境,获得明显效果。
一方面,在买卖环节推行电子化,达成降本提速增效。上半年,吉林政府采购中心建成省级政府集中采购全步骤电子化系统,填补了全省电子化买卖空白,达成政府采购从传统买卖方法向电子化买卖方法转变。全省政府采购项目从招标、投标、评标到合同签订达成“一网通办”,很大地缩短买卖时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已拓展电子化采购项目5397个,完成采购金额达82.13亿元,同比增长107.6%。提供商达成“不出门”即可参与角逐,大幅节省了其投标的交通费等采购本钱,其中,仅制作投标文件成本这一项,每年可为投标提供商至少节省2000万元。
其次,在监管环节推行数智化,达成采购活动全步骤监管的全方位准时。一是从源头遏制违规行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长春本级和新区上线运行采购文件智能测试功能。二是重视事中预警,分级分类设置预警事情,准时向当事人或监管部门自动推送预警信息,有效提醒和约束采购人规范采购行为。三是加大采后剖析,对采购文件编制、提供商股权结构、投标硬件设施信息等内容拓展智能辨别剖析,准时反馈风险。
除此之外,在评审环节推行“不见面”,共享公合法范。吉林政府采购中心启动远程异地评审,与中央政府采购中心与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勒泰等省外有关单位合作,显著提高评审水平。配合吉林财政厅与山西、浙江、广西、大连拓展跨省联动,打造远程评标主、副场机制,打破地域限制,推进优质评审专家资源跨地区共享。同时,吉林财政厅与省政府采购中心正在联合健全“双盲”评审系统功能和场地设施,并在长春、吉林、四平等地加快推广,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