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监管 信用赋能 数字驱动
河南信阳构建公平高效可信政采生态
本报讯 记者袁瑞娟 通讯员金振方报道 今年以来,河南信阳财政局积极革新拓展政府采购监管工作,通过打出“阳光监管+信用赋能+数字驱动”组合拳,解决传统采购模式中的难点,构建公平、高效、可信的新型政府采购生态。
据介绍,针对此前“重审批轻过程、重结果轻信用”的监管模式,信阳财政局通过系统性规范设计和技术赋能,构建起涵盖阳光监管、步骤再造、信用应用和服务升级“四位一体”的革新监管体系。
信阳财政局加大信息公开,扩大中标信息公开范围,推进阳光监管。打造“5日公示”刚性机制,需要所有行政处罚、投诉处置结果、履约抽检报告在作出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河南政府采购网公开,重大违法等失信行为同步推送至全国政府采购失信名单库、信用中国等平台,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开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诉途径,达成投诉材料电子提交、推行“容缺受理”规范,允许主要材料齐全状况下先行启动调查程序。探索拓展投诉调解机制,提高投诉办理效率,提升企业认可度。
信阳财政局采取“四方信用互评”机制,在政府采购范围首创采购人、提供商、评审专家、代理机构之间的互相评价系统,设置涵盖投标合规性、合同履约水平、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等多项指标的评估体系。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信用评级,应用于后续代理机构分级管理。推行在线商城“信用+承诺”入驻模式,提供商只需要签订承诺函,并满足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零成本”入驻。需要采购单位打造“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内控规范,在河南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备案。通过分解采购需要拟定、招标文件审核、合同履约监督等权力节点,形成内部制衡机制。打造履约验收“双随机抽检”的验收核查机制。对紧急违约提供商列入黑名单并推行联合惩戒。设立“政府采购服务专员”规范,覆盖财政系统15个科室和全市264个预算单位。采购专员主动走访企业50余家、预算单位60余家,拓展“P2P”政策辅导。同步组织专题培训30余场次,推进监管模式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型。
信阳财政局推行全步骤电子化,构建覆盖“预算申报、计划备案、电子开评标、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的线上运行体系,帮助采购效率提高。企业可“零跑腿”完成在线注册、免费下载标书、电子投标、在线质疑、投诉等全步骤操作,为企业节省很多投标本钱。推行“3日办结”机制,鼓励采购单位评标结束后当日发出中标公告书、当日完成线上合同签订;
每月20近日通过信息化平台向采购单位和企业推送“支付绿色通道”申请入口。采购专员主动提醒并将核查筛选履约验收合格、符合支付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清单。支付申请提交后,财政资金1个工作日内直达企业账户。同步打造资金池动态预警机制,通过月度支付需要预大全达成财政资源统筹调配。截至2025年5月,累计支付290笔,共计2.12亿元,支付周期大幅压缩,支付率达98.6%。